每個人都愛聽故事,也愛說故事

生活,充滿各種故事

只聽單一故事敘述,對人對事對物 又會如何?

按View Substitles可選擇譯文

看完小說家Chimamanda Adichie的分享,不禁想起一些經歷...

當年求學在外住宿,巧與信伊斯蘭教者同為室友。某次室友與自己借東西,歸還時,發現物品有些瑕疵,雖無大礙,但清晰記得自己與室友對話的口氣並不友善,甚至還帶點「我們國家比你們國家好」的莫名優越感,此時才知原來某部分自我也存有「偏見」!這是頭次意識到自己對頭戴圍巾,行伊斯蘭教派的室友,存有刻板負面的印象,話隨口出的當下即對自己的舉止感到羞恥!

在大學畢業甚或進入社會工作前,認知中不曾有「外省」「本省」的概念!開始工作後幾年,在有心人士操弄"省籍"議題,不斷向大眾重述往日種種不公與屈辱,挖瘡疤,搞離間,分你我,到最後連存在自然界的「藍」「綠」元素也都被迫賦予不同的時代意義,自此個人也多了「特定」族群的頭銜!

到後山工作,很多親友關切自己在此的生活,問到原住民的話題時,不外乎:「他們是不是很懶,不愛工作,很愛喝酒...」之類的刻板問題。一個現象的形成,並非單一因素造成,姑且不論原民在漢人優勢主導影響,喪失祖先教導的傳統智慧與對族群的自信後,在無根的前提下,逐漸繁生出不良負面形象。但一般人包括原住民本身在接收有關原民訊息時,仍屬單向負面訊息居多,即使有原民積極省思,重尋祖先智慧或尋根的報導如鳳毛麟角,難免造成一般人對原民的認識不足。

以上種種狹隘的刻板偏見,歸溯其因,不外乎Chimamanda所言,單一故事的產生,是以同一種方式,描述同一種人或事物,一遍遍重述,最後這些人或事物,就會變成我們所描述的狀況。然而在談單一故事,基本上還必須談到「權力」!比較不同文化、族群、政治或經濟,故事訊息也是建立在「權力」之上。這些訊息如何傳遞,由誰傳遞,傳遞時機,傳遞數量等,都由權力控制。權力不只能敘述事件,亦能創造決定性的事件。所以說,想要改變一個人的身份或扭轉事件狀態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另一角度來敘述此人或該事的故事...

省思你我從小到大所接收的訊息,多來自西方歐美觀點,而其中又以亞美利加州的居多,已開發的西方國家、日本等國勢較強,掌有對外述說故事訊息的優勢。對於一個沒有機會到其他地方接觸外在事物的人或族群而言,在量多且單向的訊息洗禮下,自然會形成對某些人事物的偏頗觀點,也易形成在尚未有機會見識事物全貌前,產生既定的預設立場。

任何一個完整的個體,一件事,都有不一樣的面向,而所有不同角度切入的故事敘述都是這事件或個體本身。但如果只將觀點著重於單一面向,不但簡化且隱沒忽略其他重要歷程,極易生成所謂的刻板印象,刻板印象並不表示看法不正確,而是對事情和個體的瞭解不夠完整。對任何人事物只貿然的選擇作單向傳述,實則少了站在對方角度看事的同理心,亦缺乏尊重。因此想要完整的瞭解一個事件或個人,就該全盤認識該事件或人的故事,才不至產生誤差。

Chimamanda 的精闢分享,還提醒了你我可能犯的錯誤, 在網路無涯的世界裡, 細心的查證, 也很重要。世代更迭,有說不完的故事,「拒絕只接收單一故事訊息,瞭解任何人事物都該有多元故事面貌,自然就能重拾心中的樂園!」

妄想世界沒有偏見許是遙不可及的,但求你我都有顆“柔軟”的心,能多從不同角度聽故事,用寬容與愛消瀰一切批判、歧視、怨懟...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糞金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